1. 主页 > 研究报告 > 公共报告

《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商业化趋势报告》

白皮书总结了五大行业发展要素的分阶段成熟度框架,提出Robotaxi运营主体商业化能力的评价体系,并认为中国Robotaxi商业化正式迈入1.0阶段。

如祺出行联合罗兰贝格发布《2024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商业化趋势展望》白皮书

2023年,在经历了一波行业“重新洗牌”和“去弱留强”后,Robotaxi行业重新回归理性,伴随着诸多L3级别自动驾驶试点政策的推行,进入“多元共进,聚变开新”的新阶段。


12月29日,如祺出行联合全球顶级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2024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商业化趋势展望》白皮书(下称:白皮书),这是如祺出行联合罗兰贝格发布的第二期Robotaxi商业化白皮书。


本期白皮书总结了五大行业发展要素的分阶段成熟度框架,提出Robotaxi运营主体商业化能力的评价体系,并认为中国Robotaxi商业化正式迈入1.0阶段。


白皮书指出,在2023年,中国Robotaxi行业整体发展亮点频出。政策端,我国自动驾驶政策重心已由过去鼓励扩大路测与试点范围,转向支持车型量产和商业化运营落地,以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加速成熟。技术端,自动驾驶平台和整车架构两个层面均有显著升级,实现了复杂场景的突破和技术可靠性的同步提升。成本端,Robotaxi整车生产制造的降本已成为行业关注方向。运营端,出行服务和车辆服务运营的模式与细节进一步得到探索或精耕,提升效率和体验的新方案层出不穷。受上述多方面的积极推动,最终在用户端实现了对Robotaxi整体认知和接受度的提升。


同时,基于这五大要素,白皮书设计并提出一套完整的Robotaxi运营主体商业化能力的评价体系 ,即技术与安全、运营与服务、商业与推广、生态与合作,以横向比较不同企业差异化发展路径和核心能力,向行业呈现可持续追踪更新并总结行业领先玩家关键举措和阶段性成果的方法论和基础数据库,期望能够为进一步推动Robotaxi在全国范围内的商业化进程、巩固全球领先地位做出贡献。


01

全球Robotaxi发展关键趋势动态:
第一梯队国家持续引领
发展路径求同存异

图片


白皮书指出,从国家产业整体视角来看,2023年各国政府对于Robotaxi的态度进一步放开,政策导向进一步明确,并开始注重落地后的实际表现。从行业生态玩家视角来看,各国的商业化发展路径逐渐趋同并形成“专业化分工+深度合作绑定”的共识,更多地转向“金三角”协作模式,即由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推动Robotaxi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整车厂主导开发自动驾驶整车平台,专业出行服务平台负责Robotaxi的运营服务。


02

五大要素协同发展
支持中国Robotaxi商业化
正式迈入1.0阶段


在2022年与如祺出行共同发布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商业化前景展望报告》中,罗兰贝格提出实现商业化五大核心要素及不同商业化阶段的要素成熟状态,即政策监管、技术、成本、运营及服务、市场接受度。


今年,罗兰贝格对五大要素成熟度进行进一步量化评估,针对每个要素提出1至5分(1分代表商业化相对初级状态,5分则代表行业终局状态)的成熟度判定标准,以相对定量化的视角尝试准确描述中国Robotaxi商业化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和各要素的成熟状态。


罗兰贝格认为,2023年中国Robotaxi商业化阶段成熟度在政策监管和技术层面都已达到2分水平,在成本层面处在1分水平,在运营及服务和市场接受度层面则均处在1分水平,并向2分稳定前进中。基于上述模型,罗兰贝格认为中国当前的Robotaxi商业化正式迈入1.0阶段。


图片

为了在立足现状的同时,寻找商业化继续迈进的方向,白皮书着重关注了五大要素在过去一年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与突破,行业内玩家针对这五大要素又有何种动态与举措,尝试分析五大要素在过去一年中是如何协同发展,推动商业化进程稳步向前。

政策端

进入2023年,我国自动驾驶政策重心已由过去鼓励扩大路测与试点范围,转向支持车型量产和商业化运营落地,以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加速成熟。高级别自动驾驶车型准入政策靴子落地,智能汽车量产就绪。此外,最受业内关注的事故责任划分规则也得到初步明确。罗兰贝格判断,整体而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频繁发布行业支持政策和规范条例,尤其是2023年年底发布的《准入通知》和《服务指南》,弥补了自动驾驶技术萌芽以来,较长时间内针对高级别自动驾驶车型准入与量产、商业化运营规范标准的政策空白。

技术端
回顾2023年以来Robotaxi行业的具体技术进步。白皮书认为有三大亮点值得关注。

• 技术升级,夯实基础
2023年,在Robotaxi产业技术链条中的中游环节出现两大关键性技术升级——BEV+Transformer大模型引用和线控底盘精度提升,推动单车智能化程度升级。

• 场景完备,拓展应用
随着自动驾驶感知、决策和执行端技术升级提供的有力支撑,以及更丰富的实际道路数据积累的获得,今年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针对一些典型的复杂长尾场景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功能层面的优化与提升

• 可靠提升,初见成效
随着技术的提升和复杂长尾场景的持续优化与提升,技术可靠性逐步提升。Robotaxi能够在道路环境稳定、场景标准的情况下,以较少的人工接管次数,实现自动驾驶运营。

以Robotaxi行业通用的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即每次认为干预行驶的里程数)指标来看,在今年11月举行的第三届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大赛(广州)- 广州混行运营测试[GMOT]中,领先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可以在路况相对标准和规范的情况下,实现在400公里左右的连续运营中总接管次数少于5次,且超过80%的情况发生在启停点和低速运行中,意味着在正常行驶中可达到超过200公里以上才需人为接管1次的可靠表现。

与此同时,白皮书指出,包括上游数据采集和生产的产业数据闭环也跟随技术提升明显加强。随着Robotaxi商业化初步发展,以数据闭环驱动算法更新迭代的逐步落地将成为有效挖掘和利用数据的核心手段。尤其针对支持L3-L4级别自动驾驶算法,为推动BEV+Transformer方案,整车厂支持持续的大规模、高质量数据来源,以及更多真实、复杂场景的验证,闭环迭代必不可少。

白皮书中以如祺出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为行业先进案例代表。凭借自身丰富的出行场景和海量数据优势,如祺出行于2023年推出了涵盖数据标注平台ONTIME Data Encoder、高精地图工具链ONTIME MapNet、智驾仿真平台ONTIME NexSim三大板块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自动驾驶闭环迭代,打造行业领先的自动驾驶引擎。

图片

运营端
罗兰贝格认为,Robotaxi运营包含出行服务运营、运力运营和车辆资产运营。随着试点范围扩大, 领先玩家以三类模式推动运营发展,即聚合型平台模式、混合型平台模式和自运营模式。

其中,混合型平台模式自2023年试行后,因其具备的优势在行业内和用户端得到较大关注。首先,混合运营模式下平台能保持对外开放且兼容稳定,在运力资产对接与管理、服务标准构建与优化、数字化系统与监控平台的迭代均有行业领先性;同时基于网约车业务已掌握坚实的用户基盘和真实场景的运营经验和数据资产,能使长尾和边缘场景数据得到有效收集和闭环反馈,促进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并通过真实用户需求形成精准的用户洞察,长期持续地培育市场。

如祺出行便是混合运营模式中的领先代表。2022年,如祺出行推出开放性Robotaxi运营科技平台,向所有符合标准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伙伴开放,并成为全球首个在混合运营模式下提供有人驾驶网约车与Robotaxi商业化服务的出行服务平台。

开启混合运营以来,如祺出行通过自主研发的Robotaxi运营科技平台中的车辆管理系统(VMS)、运营监管平台 (OMP)及 Robotaxi 数据平台(RDP)三大核心模块,实现对Robotaxi车辆的远程管理与控制,提高车辆的运营效率、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以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赢得用户广泛好评。

目前,如祺出行拥有超过66万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里程,有超过200辆Robotaxi投入混合运营,如祺Robotaxi服务已运营约18,490小时,付费运营范围覆盖达803平方公里。

成本端
白皮书指出,当前Robotaxi相比网约车服务单价更高(不考虑运营商推广优惠),也直接阻碍消费者使用其作为常规出行方式的意愿度。但罗兰贝格对Robotaxi单位服务成本下降持有乐观的预期。

罗兰贝格判断,短期内Robotaxi前装车型的整车制造成本随着技术突破和规模量产而在短期内率先进入下降通道,但由于此时自动驾驶技术尚不成熟,多数情形下仍需安排1名安全员上车,安全运营成本较高使得Robotaxi单位服务成本仍大幅高于网约车,Robotaxi缓慢渗透;预计到2028年,随着车上安全员普遍转为远程安全员,安全运营成本显著降低,此时 Robotaxi单位服务成本已无限接近有驾驶员的纯电网约车,Robotaxi对网约车替代进程启动。

中长期至2030年后,随着远程安全员人车比下降,叠加整车制造成本和其他运维成本进一步优化,运营商的盈利性提升,Robotaxi成为出行的主流模式之一。

市场接受度
受上述多方面的积极推动,用户对Robotaxi整体认知和接受度有较显著的提升。虽然目前绝大部分中国消费者仍未亲身体验Robotaxi服务,但并不影响其对这项颠覆式创新服务的期待,而领先的运营商也在积极尝试推广,以便抢先占领消费者心智。白皮书调研显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超过60%的受访者对Robotaxi服务有兴趣并表示愿意体验。中国消费者当前最认同的 Robotaxi的核心优势包括安全性、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座舱私密性、座舱舒适性、更高的出行效率。


03

构建Robotaxi运营主体商业化进程
与关键能力能力的评价体系

为了持续在同一时间点上衡量各运营实体的商业化进程、评估其核心能力,罗兰贝格提出一套全面、标准、通用的评价体系,同时这套评价体系也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运营主体,既包括实践Robotaxi服务运营的单个企业,如车企、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以Robotaxi为战略发展重点的出行平台,以及三方共同组成的“金三角”等,也将适用于未来可能演变出的新玩家类型。


这套衡量Robotaxi运营主体商业化进程的评价体系将由四大核心维度下12层面的30+指标组成,分别对应政策 (监管)、技术、成本、运营和服务、用户接受度等五个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覆盖城市和车辆视角、价值链核心环节、多项财务指标。


图片



报告页数: 版权归属: 赛文交通网 报告下载: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